近期,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空中冲突引发全球关注,尤其是法国制造的“阵风”战斗机在实战中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。《南华早报》14日爆料,据巴基斯坦方面称,巴空军使用中国制造的歼-10CE战斗机成功击落至少3架印度空军的“阵风”战机。这一战果不仅让印度国内舆论哗然,更引发了印尼政府的担忧。印尼此前与法国签署了价值81亿美元的42架“阵风”战机采购协议,如今却传出审查订单的消息。
更令法国尴尬的是,总统马克龙计划于5月27日至29日访问印尼,而印尼此时对“阵风”战机的质疑无疑给这次访问蒙上阴影。法国军工出口的“金字招牌”是否因此受损?印尼是否会借机压价或要求技术转让?这一事件背后,折射出国际军贸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博弈。
现在似乎是“阵风”神话崩塌?印巴空战暴露致命短板。长期以来,法国“阵风”战机被誉为欧洲最先进的四代半战斗机,曾参与阿富汗、利比亚等多场冲突,并保持“不败”纪录。然而,在2025年4月底至5月初的印巴空战中,“阵风”却遭遇滑铁卢。巴基斯坦军方宣称,其歼-10CE战机在预警机支持下,利用霹雳-15远程空空导弹和先进的电子战系统,成功击落多架印度“阵风”。
印度方面极力否认这一战果,但残骸影像和多方报道显示,至少2架“阵风”被击落。更讽刺的是,印度议员甚至在议会公开嘲讽:“我们的阵风战机就像受伤的小鸟”,并模仿鸟叫,引发哄堂大笑,而总理莫迪只能尴尬面对。
这一战果让外界开始质疑“阵风”的真实战力。分析指出,“阵风”的RBE-2-AA雷达探测距离仅为180公里,远逊于歼-10CE的KLJ-7A雷达(260公里),且其电子战系统在对抗歼-10CE的KG800干扰吊舱时表现不佳。此外,“阵风”的维护成本高昂,单机价格甚至超过美国F-35,而实战表现却未能匹配其天价。
现在的状况是印尼陷入两难:审查81亿美元订单,但不会轻易取消。印尼是“阵风”战机的第七个海外客户,2022年因俄乌冲突被迫放弃购买俄罗斯苏-35,转而与法国签署42架“阵风”采购协议,总价81亿美元。然而,印巴空战后,印尼国内专家开始呼吁审查这笔订单,担心高价购入的战机可能无法应对未来战场挑战。
不过,印尼众议院国防监督委员会成员戴夫·拉克索诺强调,印巴冲突的战例不能作为评估“阵风”战机的唯一依据,即使是F-22等先进战机也曾被击落。这表明印尼倾向于重新评估,而非直接取消订单。
分析认为,印尼此举可能有三个目的:
1. 借机压价:法国“阵风”单机售价1.9亿美元,远超歼-10CE(约4000万美元),印尼可能希望借舆论压力争取更优惠价格。
2. 要求技术转让:印尼此前与韩国合作KF-21战机项目时,就因技术转让问题产生分歧,如今可能借机向法国施压,争取更多本土化生产和技术共享。
3. 平衡外交关系:印尼同时与美国洽谈F-15ID战机采购(140亿美元),此时对“阵风”提出质疑,可能是在美法之间寻求更有利的军购条件。
可问题是马克龙访印前夕的尴尬:法国军工出口信誉受损。法国总统马克龙原计划在5月底访问印尼,推动两国在国防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。然而,“阵风”战机的实战表现不佳,让马克龙的这次访问充满变数。
法国军工出口近年来屡遭挫折,2021年澳大利亚撕毁潜艇订单转向英美核潜艇合作,如今“阵风”又在印巴空战中“露怯”,可能影响其他潜在买家的信心。例如,克罗地亚、希腊、卡塔尔等国也采购了“阵风”,未来是否跟进审查值得关注。
印尼对“阵风”订单的审查,反映出国际军贸市场的残酷现实——实战表现决定武器出口命运。法国若想保住市场份额,可能不得不在价格、技术转让或后续升级上让步。
而对印尼来说,此次风波也是一次战略调整的机会。该国此前因美国制裁被迫放弃苏-35,如今又面临“阵风”质疑,未来可能更加谨慎地在美、法、中、俄之间平衡军购选择。
无论如何,马克龙此次印尼之行注定不会轻松。那么法国能否挽回“阵风”的声誉?值得关注!
